2008年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中国北方冬小麦抗旱节水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利用 -开云棋牌官网

2024年10月21日

--

内容摘要: 针对抗旱节水研究中存在的鉴定评价方法与技术条件控制不足,操作过程及评价标准缺乏量化指标,以及现有指标与遗传育种衔接不足等理论与实际问题,以提高小麦抗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为目标,以抗旱节水鉴定评价技术指标为突破口,从抗旱节水小麦种质资源及新品种鉴定评价指标体系、新材料和新品种选育及其示范推广三个层次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1、研究确定了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抗旱节水鉴定评价的技术参数、控制条件和量化标准,创建了抗旱节水小麦品种及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指标体系,首次检测出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等抗旱节水相关性状的分子标记,创建了抗旱节水冬小麦品种及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指标体系。 2、运用创建的抗旱节水小麦鉴定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一大批适于我国北方冬麦区种植的抗旱节水小麦新材料和新品种,其中通过审定的新品种23个,新品种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25.0%,增产8.4%。 3、新品种洛旱2号和长6878分别被确定为国家黄淮和北部两大冬麦区旱地区试新对照,创新和提升了我国抗旱节水冬小麦品种鉴定、评价及利用的标准。 4、根据我国北方抗旱节水冬小麦品种的需水、用水特点,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特点,以及水资源分布特征和生态生产特点,提出了我国黄淮和北部两大冬麦区的雨养和节水灌溉四类抗旱节水品种生态型区域优化布局方案建议。 5、2001-2005年期间,筛选出的抗旱节水新品种累计推广应用4717.9万亩,增产12.8亿公斤,获经济效益19.3亿元,节水22.8亿立方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项目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挖掘小麦抗旱节水潜力,提高抗旱节水基因资源的筛选和利用效率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整体提升了小麦抗旱节水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水平,对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及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