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综合应用生物技术创造抗黄矮病普通小麦新种质 -开云棋牌官网

2024年10月21日

--

内容摘要: 小麦黄矮病毒病是小麦主产国的重要病害之一,由于小麦种、属内缺乏抗源,抗病育种未见成效。 从1985年起,我们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种植业研究所合作,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鉴定出中间偃麦草(thinopyrun intermedinum),法国的小麦/中国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taf46(2n=56)及其衍生的二体异附加系l1(2n=44)和我国的八倍体小偃麦无芒中4高抗黄矮病毒病(bydv)。以它们为抗源,通过综合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组织培养,中国春ph(csph)突变体,elisa,分子探针,同工酶电泳分析等)与常规育种相结合,首次在国际上将中间偃麦草的抗黄矮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育成了一批抗性优异、农艺性状较好的普通小麦新种质(2n—42—21ⅱ),其抗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同时育成了三个抗病异附加系(2n=44),其抗性不同于法国的l1。它们分别位于中间偃麦草染色体7ai-(7x)和zai-2上。证实了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实现外源基因引渗的可行性;同时筛选出 peleacc3,peleace2和ppjn8(el-tl)三个dna分子控针和α-淀粉酶2同工酶可作为黄矮病抗性选择和分子生化标记。在国内外首次运用elisa技术早期大批量测定小麦植株体内的病毒含量。 上述抗病种质从1990年起提供给黑龙江省农科院等20个国内单位和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鉴定,应用于小麦抗病育种计划。育成的一些抗病品系已在我国张掖、哈尔滨及澳大利亚的堪培拉、西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参加产量鉴定或试种。 该成果不仅为国内外小麦改良提供前所未有的种质资源,而且还开拓了一条融常规育种、染色体工程,组织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于一体的导入外源基因的育种途径。 1995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网站地图